月以来,消费电子行业新品集中发布,AI眼镜出货向好,产业链国产化率提升,商业化进程加快。据Wind数据,6月23日起的13个交易日内,万得消费电子产业概念指数上涨6.67%。
展望下半年,业内认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提速,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,细分产业链存在投资机会。
新品集中亮相
作为AI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,AI眼镜持续推动智能穿戴设备升级,近期科技巨头、初创企业及运营商纷纷推出新品。
海外方面,Meta(Facebook母公司)推出两款AI眼镜:与依视路陆逊梯卡合作的雷朋眼镜,以及同其旗下欧克利联合推出的Oakley Meta
HSTN(7月11日开启预售)。此外,有消息称Meta收购了依视路陆逊梯卡近3%股份(价值约30亿欧元),彰显布局决心。
△Oakley Meta HSTN
国内方面,小米首款AI眼镜在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亮相,创始人雷军介绍其搭载1200万像素镜头,可沉浸式拍摄、支持第三方APP音视频交互及实时画面分享,还能作为开放式耳机使用。消费级AR品牌雷鸟创新也推出了雷鸟X3 Pro、Air 3s系列及V3 Slim等多款新品。
△雷鸟X3 Pro
产业链公司业绩向好
多家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表现良好:
- 工业富联预计净利润119.6亿-121.6亿元,同比增36.84%-39.12%;
- 瑞芯微预计营收约20.5亿元,同比增64%左右,净利润5.2亿-5.4亿元,同比增185%-195%;
- 乐鑫科技预计营收12.2亿-12.5亿元,同比增33%-36%,净利润2.5亿-2.7亿元,同比增65%-78%。
IDC《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》显示,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148.7万台,同比增82.3%,全年预计达1451.8万台,同比增42.5%;中国市场一季度出货49.4万台,同比增116.1%,全年预计290.7万台,同比增121.1%。
中国银河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高峰指出,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行业呈现“政策与AI双轮驱动”特征:国内“国补”政策激活中端消费市场,带动手机、平板等品类结构性复苏,AI眼镜等新形态产品商业化加速落地。
产业链投资受关注
随着AI眼镜出货预期上升,机构看好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。
方正证券马天翼团队认为,各大厂商积极开发AI智能眼镜新品,2025年成为集中发售大年,有望加速产业链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。
华鑫证券研究所传媒新消费首席分析师朱珠表示,AI智能眼镜由传统眼镜发展而来,具备信息获取与交互便捷性,相比传统电子终端能解放双手、提供沉浸式体验,是未来AI部署的优质载体。从产业链看,上游为硬件结构供应商(光学、显示、音频等模组,传感器、交互模组,电源、结构件等);中游包括软件、系统及AI大模型厂商;下游为销售及售后。
中信建投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双锋认为,在AI大模型向多模态、端侧应用发展的背景下,“AI+硬件”在多场景落地,多方布局推动AI眼镜市场进入爆发元年。
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何晨表示,AI应用端产业链受市场重视,看好其创新发展,受益于国产化率提升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值得关注。
文字排版:视普泰眼视光学院
Loading...
Loading...